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01-05 湖北文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
2016-11-10 10:27:00 来源: 【 】 浏览:
湖北文理学院“十三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为全面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一)“十二五”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成绩
1、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日趋合理的专业结构与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学科门类日趋齐全,专业数量显著增加,2011年以来,逐步增设了软件工程、广播电视编导、护理学、物联网工程、舞蹈表演、绘画、通信工程、工程造价、食品质量与安全、财务管理等10个应用型新专业,本科专业数由2010年的43个增加到2015年54个。暂停了科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思
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等7个专业招生,招生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科专业(18个)招生比例达到38.3%。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由2010年的14419人增加到2015年的16650人,其中本科生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87%增至2015年的94%。
 2、强化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
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专业建设。物理学立项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地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自动化(软启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7个专业立项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学校立项建设了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8个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专业,学前教育、广播电视学等16个专业立项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等11个专业立项为产业计划或校企共建工科专业。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学校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召开了主题教学工作会议,制定并实施了《进一步深化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为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2014)》,组织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学业评价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和改革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学校立项建设了30个专业,建设了132门校级精品类课程,7门省级精品类课程;学校立项了348项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有29项获得省级立项;35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3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共186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立项330项,省级立项90项,国家级立项20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共计175项,其中国家级特等、一等奖35项、国家级二等奖60项、国家级三等奖80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校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0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257个。
(二)“十二五”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1、专业的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校传统专业较多,改造的任务艰巨,专业结构布局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还存在一定差距,以工为主、文理支撑的专业结构布局尚未完全形成。
2、专业特色尚未彰显
虽然有9个专业立项为省级以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立项建设了30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推行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为统领,包括“双证通融”、“跨学科复合应用型”等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审、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加强了教学研究以推动教学改革,但推广应用时间不长,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尚未充分显现。
3、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教学改革力度还有待加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课程建设水平不高,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课程资源还较少,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不够;教学模式创新进展缓慢,课程教学质量不高;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还很重,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引进培养力度不够;教学管理改革还需与时俱进。
二、“十三五”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为目标,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政策为指导,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基本条件,人才培养工作遵循以下主要思路开展:
1、稳定规模,优化结构
专业总规模保持在54个左右,年度招生专业规模控制在45个左右。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6500人。在此前提下,适当科学增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新专业,暂停或撤销社会适应性欠佳、招生就业形势不优的专业。
2、深化改革,内涵发展
以教育部试点学院改革、专业综合改革、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转型发展等政策精神为指导,以省级以上专业改革类项目和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为重点,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建我校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
3、提升质量,彰显特色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校企(地)协同培养为路径,以内涵发展为推手,促进人才培养特色创建与彰显。
三、“十三五”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逐步趋优。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断快速提高。
(二)具体目标任务
1、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办学规模,面向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以应用型工科(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类等)、医学和经济学为主导方向,科学调研论证,积极稳妥地增设5个左右普通本科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本科专业。撤销5个左右经济社会适应性不佳的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到2020年,普通本科专业总量保持在54个左右,每年45个左右专业招生,其中工科专业招生人数达到45%左右。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16500人,留学生规模达到300人。形成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应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规模和在校学生规模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以工为主、文理支撑的人才培养发展格局。
 
湖北文理学院2016——2020专业设置计划
 
年度 拟增专业数 学科门类 备注
2016 1 医学 各年度拟增具体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论证确定。
2017 1 工学或经济学
2018 1 工学或经济学
2019 1 工学
2020 1 工学或理学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01-04湖北文理学院教学与师资专门委员会规程(试行) 下一篇:01-05湖北文理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